中国版的英帕尔战役、甚至个人认为还不如。志愿军连粮食补给都没坚持半个月(英帕尔日军粮食坚持了三个月)、缺粮比缺少棉衣后果还严重,后勤上完全是一次灾难。 长津湖和英帕尔都是典型的东方精神力吃瘪的战役:连粮食都没筹集够、就敢发动战略进攻。而长津湖打了一周志愿军就崩溃了,战果还不如英帕尔。 长津湖战役的战略意图事后来看相当想当然:希望毕其功于一役。粮食都不够,就敢翻越太白山进行长途行军还进行战略进攻,不仅过度拔高自身实力、还忽视客观条件。结果碰的头破血流,跟英帕尔战役很类似。 日军还算脑子清楚的,三个师团长都因为后勤问题反对进攻。志愿军从上到下都过于客观。 英帕尔战役前日本十五军后勤筹划可比志愿军强多了,至少理论上也带够了一个月的粮食、还征用了大量牲畜。即便如此,当时日军十五军参谋长就抗议过牟田口廉也,认为后勤严重困难、战役不乐观结果被撤职。志愿军九兵团从上到下都很乐观,没人觉得会遇到多大困难。 日军十五军从3月整整打到了7月,好歹坚持了三个多月。日军31师团还占领了战略要地科希马。代价是10万大军(含十五军直属部队和补充部队)死亡6万人,其中一半战死一半病饿死。 但我还要说日军作战效能很高,自身损失很大但是给英印军造成2万以上的伤亡。日军认为英印军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。英军自己承认死伤病减员近3万人。 志愿军九兵团15万大军参战可能不到10万甚至更少,参战率并不如日军,26军和94师88师没有及时投入战斗,完全是指挥无方后勤困难。 即使参战的10万部队也有大量掉队人员,缺粮少药非战斗减员造成战斗力严重衰减。 比如79师绝对主力团235团(济南第一团)11月12日过江,结果16日就断粮了(邹世勇),一营营长把座骑都杀了给部下充饥。235团这样的绝对主力团都惨成这个样子。第一次补给是够吃5天的高粱米,结果27日部队才参战,一路伤病饿减员都快一半了。 九兵团其实还是粮食不够闹的。棉衣问题只是次要。为了跨海主力作战连队普遍加强到了200多人、结果由于缺粮在柳潭里的连队发起进攻只有100多人(粮食不够闹的),进攻受挫立即去失去战斗力。伤员运不下没吃的伤死率极高。235团1、2营一夜直接崩溃。(27军承认11月27日一夜之间5个营失去战斗力,其中3个主力营,个人认为包括235团这个营) 志愿军代价这么大,给美军造成多大损失?陆战一师在咸南地区打了两个月不到,一共死了600多人,战死也就四五百人。九兵团15万人损失5万人(官方数字)。不可恢复损失:战死病死伤残,个人觉得不下一半,至少2-3万人。前言所述志愿军参战不到10万人,这损失规模和速度比英帕尔的日军还恐怖(日军全线打了3个月,志愿军打了不到10天,后期26军的零星追击不算) 按日军的标准,仗打成这样,指挥官够切腹了。 作者:汤言融(手机/微信号15000530738,身份证号:320501200507098022) |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仅作为演示数据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盗版,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,请各位站长支持正版!
2. 盗版,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,请各位站长支持正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