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汤言策-Qiaostw1 于 2025-7-22 09:13 编辑 《1007天的战争》居然没写第三次原州战役,连一笔带过都省了。。 看得我目瞪口呆。。 充分说明我对《1007天的战争》下定论太早:目前来看,说《1007》是“伪历史”或者“韩战演义”不为过。不如干脆改个名叫《1007天的战争:1984》吧。 之前觉得这本书特别喜欢歪曲真相,比如利用汉语的博大精深动不动“全歼”这个“全歼”那个(至于“全歼”应该怎么定义完全根据需要看心情,比如美军史密斯特遣队1个加强营500多人死伤俘180人,就够“全歼”标准了)。 但是现在来看,歪曲的真相也比直接删除真相有意义。国内军史玩比烂无无下限。 看到砥平里这一章,连真相都省了、彻底演义化了:第三节“横城反击与砥平里攻坚”洋洋洒洒几十页,但同期规模相当的第三次原州战役(让王正兴破防大骂“恨国党”的“原州炮击”就发生在此役),就一句不提。 实事求是的说:此书这么玩就是在直接删历史啊~ 第三次原州战役,联军在原州堵住了志愿军两个不完整军和人民军两个军团的突击(14日、15日打了两天志愿军见势不妙撤了,人民军倒是很生猛,直接化整为零钻到联军后方就地打游击),中朝联军参战规模相当不小。但是这么重要的战役,《1007》书中一个字都没提。。实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。 ![]() ![]() 马平在《1007天的战争中》直接忽略了有志愿军3个师参加的第三次原州进攻战役 《1007》第二章第三节“横城反击与砥平里攻坚”直接就跳跃到了第四节“全线转入运动防御”。 你还别说,不能说第三次原州战役一句没提,至少说了8个字“原州附近战场撤出”,言简意赅意味深长,“撤出”了:我主动不和你们玩了,压根没说输赢的事儿。 理论上不就是赢麻了。 直接删除历史的确比修改历史方便得多,修改历史容易陷入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的尴尬境地(见我前文)。马平确实也知道这个道理,于是乎:反正砥平里输了,原州还写他做什么,省略。 第三次原州战役的确打的很难看,但不是毫无可取之处。2月14日志愿军挟横城反击战的余威,10几个团攻击砥平里美23RCT,另有10几个团攻击原州附近的美2师9团、38团和荷兰营。 没想到刚在横城吃瘪的美国人(丢了十几门大炮,人员损失主要是韩8师团,美国人的损失尚勉强能接受),很快稳住阵脚。23RCT+法国营在美2师左翼砥平里给志愿军攻击部队大量放血,砥平里惨败成了连官史都不回避的大败仗。 即便如此,个人认为砥平里打的也还算不错,哪怕说差点歼灭美23RCT也不算过分(差点歼灭怎么理解都行,比全歼看着舒服多了,至少119师师长徐国夫当时是这么认为)。但是坏就坏在砥平里同期的志愿军40军120师和42军2个师:对美2师右翼原州的进攻,打的还远不如砥平里,连美军的毛都没伤到几根,就稀里哗啦的败了回来。 ![]() 美军称之为“朝鲜的葛底斯堡”的第三次原州战役,被《1007天的战争》直接省略 平心而论第三次原州战役志愿军的发挥不无可取之处:120师360团攻击美2师前哨阵地就取得了一定战果,美军和荷兰营被迫组织反攻打出好几个MOH。(360团的优异表现被人熟知这也得感谢王正兴老师的考证,但他随后声称360团一个团打败美军好几个团“把美军吓坏了”,明显就是破防后的发力过猛) 但奈何42军124、125(欠375团)在2月14日白天作为第二梯队在突破蟾江时,被美2师用5个炮兵营直接在行进间击溃,几乎无战果便仓皇后撤,史称“原州炮击”。(据“宋阿毛”大神考证42军打死美军2师一个前哨排8-9人,这也是42军参战的仅有战果) 王正兴老师专门写文大骂发明“原州炮击”的人是“恨国党”,是台湾水军。能让王老师直接破防、张嘴就是“恨国党”的历史名词并不多见,“原州炮击”算是一个。王老师也算很有涵养的历史发明家,面对第三次原州战役也破防了,可见这次吃瘪在王老师心目中的分量之重。 ![]() 王正兴老师破防的时候不算多,“原州炮击”算一次 同期中朝联军右翼的人民军两个军团面对韩军占了优势,打得有声有色(当然人民军的优异表现也经常被我们省略)。奈何这仗42军发挥严重失常,没法找补了。。 第三次原州战役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败了,360团“吓坏美军”,124、125师行军状态就被美军炮火击溃都不值一提,只用一句“原州附近战场撤出”就结束了。此役的伤亡人数、战斗得失可以讨论,但是官方正史里一句都不提,实在是欲盖弥彰。。也让《1007天》的成色进一步下降。。 参考资料: 中文维基百科 《1007天的战争》 《让美国人和恨国党欢呼雀跃的“原州炮击”,到底是怎么回事?》王老师公众号自己搜 《大漠风声疾》徐国夫 |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仅作为演示数据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盗版,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,请各位站长支持正版!
2. 盗版,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,请各位站长支持正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