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研究志愿军的伤亡数字、自情自报原则根本不适用?

汤言策-Qiaostw1
2025-07-29
最近很多人批判我的抗美援朝战史研究,一个批判的很重要“理由”,是我没有遵循“伤亡自报”这个原则。

在此我想辩解几句。

首先,我并没有专门研究过志愿军的伤亡情况。只是根据有限的一手材料(绝大多数是英文资料),估计志愿军的大体伤亡情况。对所有我研究过的战役,志愿军伤亡数字都没有确定的结论。

其次,关于战史研究的伤亡自情自报原则,只适用于有完整原始档案的部队。。而很显然:中国人民志愿军暂时还不属于这种军队。。(未来会不会披露原始数据谁也不知道,但就算披露了,以当时部队的统计能力,有多准确也很难说)

即使我开始研究志愿军的伤亡情况,也没有任何一手的中文材料能支撑,只能从美军作战档案和一些粗浅的回忆录里、拼凑可能的数字范围。

至今我没看到过志愿军部队留下的任何相对完整的原始作战记录(美军缴获的志愿军文件里,倒是有极少部分志愿军部队的原始的编制和装备情况)
因此我为什么说志愿军的伤亡记录不适用自情自报?道理很简单:因为不仅严重缺失、还很不准确、而且还有人为的干扰。

我举一个例子。

比如志愿军42军125师的第四次战役参战人数,就是一笔非常糊涂的帐。我掌握的几份材料,都不能给一个确切的数据。

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勤务史的记录,该师374团参加第四次战役人数是2018人。
微信图片_20240707185510.jpg
但是该材料里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起始时间是非常模糊的,第三次战役结束后,374团还剩2559人。

可是同样一份材料,志愿军374团第四次战役只有2018人参战,凭空少了541人。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说明。志愿军几次战役中间实际是没有间隔的,这种人员突然变少,没有合理的解释,自然让人产生很多怀疑。

好巧不巧,美军在1951年2月1日俘虏了志愿军374团的一位排长叫做常一重(Chang II Chong),根据美军留下的审讯材料,常排长供述374团的情况是该团有4500人,125师有12500人。很明显是满编甚至超编状态。

微信图片_20240707185516.jpg
志愿军374团参加第四次战役的人数、从不同资料里都能差出这么多,后人看这些资料研究志愿军该部队的损失、只能是越看越迷糊。。没有一手资料、只能靠猜测了。

志愿军125师的具体伤亡情况就更难估计了,美军计算志愿军125师留下的尸体是1300具,推断志愿军伤亡3600人左右。

我也只是陈述了美军的估算报告,并没有说这个数字是真实的数字。

但问题是:真实的数字谁也不知道,也许志愿军42军125的主要指挥干部都未必知道的很清楚。。因为战况很混乱。。志愿军42军125师第四次战役被分割成好几次战斗,人员损失和补充都很混乱。。而且由于原州战役和砥平里战斗志愿军都遭到了失败,因此战史更不愿意提及第四次战役,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。

混乱,才是对志愿军伤亡统计的常态。

美军估测敌军志愿军的伤亡当然不准确,你质疑他可以。但你要有数据支撑,不然你跟美军估计有什么区别呢?美军至少还查了尸体的数量。你又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数字?

要我说,志愿军374团的资料情况还是好的,因为志愿军125师是官方卫生勤务史料里唯一的“案例”部队,虽然数据有很多疑点,但是毕竟留下了数字可供参考。

绝大多数志愿军的团一级部队没有任何的伤亡汇总统计资料披露。

志愿军伤亡情况无法通过任何中文原始档案来研究,这不是我的问题。

但是,就算没有一手材料,你总不能阻止我根据美军档案估计可能的数字范围吧?

其他的国家军队参加战争,伤亡数据都有比较可靠的一手研究资料。

美军就不用说了,伤亡情况统计的不是太细、而是过细。尤其是死亡人员的统计,已经完整到啰嗦的程度。

旧日军和纳粹德军都有相对完整的战况统计记录,虽然战争末期日军守岛战役很多部队近乎全灭,德军也有几次集团军规模的被全歼,这个时期一手资料严重不完整。

但是二战结束后,两个国家都有大规模的战争死亡人员遗骸的发掘,用最大努力搞清楚自己军队死亡人数和死亡地点,是政府的职责所在。

日本和德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可没有打过马虎眼。

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仅作为演示数据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盗版,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,请各位站长支持正版!
回复

举报

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汤言策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